资讯 食品+互联网,食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互联网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个行业。各行业也在不断寻找互联网模式之下的产业转型及升级方法。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食品饮料行业如果也想做到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转型,又需要注意到哪些方面呢?
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上,“食品+互联网”模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可以深度影响食品产业信息化程度和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在追溯包装食品安全方面将至关重要。

PART/01
虽然互联网高速发展,但是互联网发展并未成熟,互联网思维理论也未成熟,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点仍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因此,食品企业只能辩证地去理解互联网思维,恰当地去运用它。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互联网现状。
第一,互联网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时用户的发展也在变化,90、00后新生群体,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研究最核心点。
第二,移动互联网还是发展初期,尤其是O2O,都还未到高速发展,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他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第三,与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在未来,这三者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经理了野蛮生长后,有了一定的规模,互联网文明也是由人创造的,互联网用户有自己的符号、语言、文化。
对于食品来说,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进行品牌再造呢?这需要企业做到品牌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营销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
PART/02
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零食企业来说,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为人们享受品质生活提供正品行货。这意味着保持初心、具有良心是企业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可追溯技术手段几代突破创新。在新产品层出不穷、购物场景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需求愈发多样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需要更多的底层数据来支撑技术创新。


“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食品安全领域,如京东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对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46万个行政村的覆盖,让全国更多地区的人们享受到安全食品。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追溯体系是食品安全控制的痛点。业内人士认为,创建供应链平台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
无论是食品企业还是餐饮企业,目的就是让人们吃得健康、放心。在追溯体系这个链条上,怎么样让链条各个环节衔接顺畅,界定清楚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才是快速解决食安问题的关键。
PART/03
第三方检测平台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通过大数据,利用云平台功能,分析、筛选每天收集到的数以万计的数据,为消费者、只能监管部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运用互联网建立可追溯性闭环,对从田间到餐桌的这一条全船业链进行监控,真正保障食品安全。这是“互联网+”手段为当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带来的改变。
食品工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互联网为广阔平台,“互联网+食品”模式催生了产业发展新的巨大空间,提高了整个食品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资源整合能力。例如,食品工业企业在研发新品时,选择做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信赖的,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得答案。
食品工业的信息化、工业化在“两化融合”的过程,可以利用大数据做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根据现实消费者需求,判断食品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PART/04
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将产品通过中间环节再到用户,“铺渠道、砸广告、杀价格”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运营效率低而且成本较高,用户也没有享受到更优惠的产品价格与更好的服务。
互联网思维运作模式是用社群将企业、产品与用户聚合在一起。因此,食品行业要通过网络突围,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以做到渠道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

综上所述,“互联网+食品”方兴未艾,食品行业目前涉足互联网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因此,如何将互联网模式很好的融入到企业的零售及追溯当中,不断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北京世界食品博览会将会继续开发来自各电商渠道买家,丰富观众类别,为展商朋友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2018年11月21-23日
北京 · 国家会议中心
SAVE THE DATE !
*内容来源:《亚洲食品与饮料》2018年4-6月刊
【Read more】
生鲜市场消费再升级,品质水果抢C位
2018北京世界食品博览会清真食品专区新鲜发布
品牌化成餐饮业竞争主旋律
